【转贴】“银坛骄子”白云 陈卓坤 [汕头特区晚报] 

陈卓坤 [汕头特区晚报]

  潮汕,地灵人杰、人文鼎盛,在电影艺术方面,人才济济,名人众多,涌现了改编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的我国电影开拓者郑正秋;以编导《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获国内外殊奖的影坛巨匠蔡楚生;开创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虞美人》的导演陈铿然;编导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完成的第一部故事片《留下打老蒋》的伊琳;人民电影的开拓者和表演艺术家陈波儿等知名人物外,还有一位上世纪40年代被誉为中国的“华伦天奴”(美国早期明星)、“银坛骄子”的潮籍名演员白云。可是,《潮州市志》以及《潮汕百科全书》等较有影响的文献,则没有其记载。 

  白云,原名杨维汉,原籍广东潮安,1918年生于美国檀香山,后随家人迁居新加坡。他能说普通话、马来话、英语等多种语言。 

  中学毕业后,白云从新加坡回到祖国,在上海、北平、南京等地继续学习,并加入戏剧协会。汉口沦陷后,他前往香港,进入电影界拍戏,先后在《舞台春色》、《春情烈火》、《第八天堂》等影片中以艺名罗汉饰演过不同角色。因其年青、健美、清秀,且演技出色,故深受观众喜爱,在当时华南地区的声誉仅次于南国电影皇帝吴楚帆。 

  1939年白云重回上海,进入国华影片公司,并主演了《夜明珠》、《七重天》、《新地狱》等多部影片,得到当时上海观众的好评,留下良好的印象。1940年他与名演员周璇合演的《三笑》、《西厢记》、《恼人春色》等影片倾倒了无数观众,极为轰动,名噪一时。之后,他所拍的《天涯歌女》、《红杏出墙记》等也为当年卖座影片。因此,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他被誉为中国的“华伦天奴”,同时也得到了“银坛骄子”之美誉。但他也受当时社会风气所影响,常鬼混于女人圈里,故又有“风流小生”之绰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白云退出被日本人控制的“华影”,到北平、天津、济南、大连等地演出。1944年,他到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血溅樱女》。 

  抗日战争胜利后,白云再回香港,在“大中华”与陈娟娟合演了《桃花依旧笑春风》。1947年,他迁居香港,拍了国语、粤语、闽南语等语片。50年代他加入邵氏公司,拍了60余部影片,成为当时最叫座的红小生。 

  白云的电影生涯全盛时期是1940年至1941年,共拍了10多部较有影响的影片。进入60年代后,其电影生涯开始走下坡路。他所拍的《武松大闹狮子楼》、《白蛇传》、《潘金莲》等古装片,皆因是老掉牙的题材,故票房不尽人意。 

  1965年白云前往台湾寻求发展,但未能如愿。后来只得经营一家小酒店,但生意惨淡。1982年白云因患重病,加上生活日见贫苦,在此困境下被迫自杀,时年64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