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潮汕历代先贤选述——元代概述 
黄赞发 [潮人网]



  元朝统治潮州地区共90年(1278—1368年),这90年中,虽开头6年,全潮到处处于战乱局面,元末10多年,又再被兵祸,但中间尚有70余年,基本处于安定状态,经济文化得到稳步发展。至正二十一年(1284年),枢密副使月的迷失抵潮,“剪棘夷道,招集流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即使潮州“稍复为郡”,政效颇快。月的迷失又能注意擢拔地方人才,如对潮中名士陈肃的举荐、使用,就是一例。 
  陈肃,字文端,揭阳蛇江(今属汕头市区)人,宋末结庐讲学于莲花山下,是一位理学家。文天祥过潮,曾接见了他,要请他当参谋,他没有接受。元初,他选举为贤良,在潮州总管府任事,主修文庙及济川桥,“民怀其惠”。月的迷失抵潮后,保举他为朝列大夫,广东宣慰司同知。后任湖广常德路总管,“屡建奇勋”,转授湖南各路军民都总管,擢枢密院同知。卒于任上,年五十七。著有《莲峰集》。 
  月的迷失还奏请元世祖派丁聚出任首任潮州总管。 
  丁聚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抵潮直至三十一年左右,任总管时间近十年,是元朝第一位人祀潮州名宦祠的总管。他首先“募役创建”毁于战火的廨舍,以便有个办公地点,然后任用潮人林元煜、王伯老主持潮州一路学事,并“置学田,修学舍”,“辟草莱,舁瓦砾”,构筑讲堂十斋,文庙也得到“草创”,并修复了潮中最重要的文教设施韩山书院。又创建三阳驿舍,使潮州自此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邮传系统。 
  元朝任潮州总管并入祀名宦祠的,除丁聚外,还有王玄恭和王翰。 
  王玄恭,字居敬,号宁轩,真定蠡州人。于至顺二年(1331年)莅潮任总管约满一任三年。他在潮州“清狱讼,访民瘼”,“除螟去蠹,振滞匡乏,好贤下士”,尤以“修学校,新韩庙,课试诸生,亲与讲解,而饬励之”而受到时人赞美,确是“有古贤守风”。庙学,也称路学,是当时潮州一地的最高学府,也是一方人才荟萃之所。丁聚倡修,尚属草创,制度未备,王玄恭到任后,立即筹措钱物,大力进行整修。因工程浩大,资金不足,王玄恭还捐俸钞九锭,又发动属官也各捐俸相助,终使庙学规模、制度臻于完备。同时,整修了韩山书院和元公书院。此外,王玄恭还主持修撰了《三阳图志》。 
  王翰,字用文,后号友石山人。先祖为汉人,唐末五代徙居宁夏灵武,至北宋“为夏人”。元灭西夏,入居内地,后占籍安徽庐州,至其父已历三世。王翰的西夏名为那不翰。他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在元末据守东南的陈友定的“表授”之下出任潮州总管的。他管辖的范围除潮之三阳外,还兼管循、梅、惠三州。王翰任潮一年多,其治绩主要是崇尚文治,“兴学校,礼儒生,使民知好恶”。他一到任,当月即开始主持重建毁于至正十二年兵乱的韩山书院,将韩祠及书院从孔庙中分出来,迁至城西大隐庙旧址重建。第二年,王翰又择地改建三皇庙,以完善三皇庙学,发展医学教育和医药事业。王翰还曾派人到潮阳祭张巡、许远的双忠祠,并将文天祥的《沁园春——谒张巡许远庙》词镌刻于《韩山书院记》碑阴,还亲自写下了一段慷慨的《跋》。他还能注意任用当地知名贤士。如请“博通书史,不乐仕进”的海阳名士戴希文担任州学教授,掌韩山书院教席;请揭阳名士林仕猷任州学教授。洪武元年年初,陈友定被明军彻底打败,王翰在尚未有子嗣,恐“覆祀绝宗”而浮海到福建永福县隐居。洪武十一年二月,有人向明王朝上书举荐王翰,朝廷下了征辟令。王翰说“女岂可更适人哉”!时正值卧病,遂不服药以求死。当地官员催他赴京应召,至梧溪,引刃自杀,时年四十六。自决前将年仅九岁的儿子王僻托孤于知己吴海。王僻长大卓然成材,成为“博洽幽明,淹贯古今”的一代鸿儒,是《永乐大典》的副总裁。王翰的著作汇编为《友石山人遗稿》,中有不少感时忧国,怀古悲今的优秀诗作,体现了这位生不逢时,而又不肯苟且于时的元蒙遗民的悲剧性格,确也令人披卷感慨系之。 
  有元一代,潮中知名人士除前所提及的还有元初学者张鲁庵。他在元朝统治之下坚持不出仕,保持清高气节,在潮阳海门莲花峰下设坛讲学,直至生命终结。元末的女诗人郭真顺,被誉为贤母,确是个女中豪英。纵观整个元代,潮人出仕并有显著事功传世的并不多,但也有个别颇为正直并有一定治绩的官吏。除陈肃外,还有潮阳人陈正显。他精通文史,元初选举为贤良,官至侍御史。因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大臣,被贬到江西任职。饶平人余英,是至元年间进士,任封川节度判官,朝廷曾准备镇压抗税民众,他代为捐款纳税,并力争减免税费,使千多民户幸免于难。他还捐田1500亩作为开元寺寺田。 
  由于明代的民族偏见,明人编修元代史、志,对颇有建树者,不是回避,就是语焉不详。加上潮州路属元末陈友定的统辖范围,朱明王朝曾另眼看待,所以元代潮人的人文资料十分缺乏,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潮中元代无贤人。 
   
  《潮汕先民与先贤》黄赞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