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潮人翻译家梅益
林俊聪 [潮人杂志]
中国社科院原党组第一书记、新中国广播事业开拓者之一、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潮人翻译家梅益同志,于9月13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
1994年7月21日晚,梅益抵汕,其时下榻汕头宾馆,我由吴书年同志引进采访了他。
梅老鬓毛已白,戴着眼镜,两道浓眉下垂,面容饱满,个子高大,虽年过八旬而精神矍铄。谈吐间,乡音未改,但他自述:“我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讲潮州话的机会很少,故说起乡音来,反而不大习惯”。
梅益原名陈少卿,1913年12月2日生于潮州西门(今湘桥区)一贫户,父亲在韩江划船度生。1926年考上潮州的省立第四中学(即金山中学)后,因缴不起学费而未能入学。后经其兄的同学龚文河告知校长杜国庠,杜老非常同情,遂破例不收学费让其入学。读至高一时,即1930年,进上海中国公学学习,在潮州人洪应堃帮助下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并于同年冬返潮州,在母校城南小学就教,月薪20多个龙银。1932年赴北平,1935年初参加“左联”,同年秋赴上海,继续搞地下革命工作。与周扬、周立波、徐懋庸等创办了《文学界》月刊。1935年在上海参加了地下党组织,自此10年是中共上海文委委员,主编报刊,并筹办新四军江淮大学及南通学院。1942年至1945年,在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和建设大学工作。1945年任中共上海文委书记。1946年在南京中共代表团任新闻处长兼发言人。
1947年回延安,后到太行任新华社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后任局长兼党组书记,直到1966年。著有《梅益论广播电视》。多次率领中国新闻代表团出国访问。“文革”时遭迫害。1978年后,历任中顾委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老年学会会长。这次,应《潮汕百科全书》编委会邀请,作为该书总编辑,偕6人来汕出席该书出版总结表彰后,并趁便访故乡等地。谈及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翻译、出版经过时,梅老谦虚地作了介绍。
1938年,他25岁,正在上海。有一天,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刘少文,拿一本英文版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交给他说:“这本书是外国友人送的,若把它翻译为中文出版,肯定对中国青年大有教育作用,能让更多的人投身于中国革命。因此,办事处决定把翻译任务交给你。”
他从没进过英语学校,仅在金中学过一点英语,于1935年初开始自学。他白天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夜间又主编《每月译报》、《华美周刊》,非常忙碌,得空才译书,故7年后才译完出版。新知书店首版印3千册,发行于上海、桂林、重庆。不久,大连、张家口也出版。
1950年,他到苏联访问,见到苏联人翻译的该书英文版,便买回国阅读,觉得它比英国人译的更详尽,故对自己译本再修改,当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很畅销,成为中国城乡青年必读之书,引起轰动。他得到了一笔可观的稿费。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慷慨捐5亿元(旧币)购一架飞机支前。
该书一版再版,章节《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筑路》等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自1942年以来,该书总计出版17次,印500余万册,在中国发行史上是空前的。
梅老对其译著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我们中国,也有保尔·柯察金那样的英雄,可惜作家当时没写成小说,我只不过把苏联人写的小说,翻译过来,填补一下而已,连小说的名字也是按原著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