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录之一:现代美术教育先驱——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海燕教授
蔡仰颜 陈琳藩 陈嘉顺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有一百多名潮汕青年美术爱好者到上海美专求学;同时上海美专的教师群中已活跃着一群潮籍教师,他们在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30年代初,与艺术大师刘海粟结下莫逆之交的谢海燕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谢海燕(1910—2001)揭阳榕城人,原名谢益先,又名谢海砚。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之后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教务长、副校长、代校长。抗战内迁时,担任国立东南联大、暨南大学、英士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创作室主任、美术系主任、副院长等职。曾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顾问。主要著作有《西洋美术史》、《名画家评传》、《西洋古典名雕评说》等。
从艺逾七十年的谢海燕教授自三十年代就竭诚地辅助刘海粟校长办学。抗战期间,上海美专在代校长王远勃的主持下,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安贫守志,不领伪政府经费。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时任副校长的谢海燕分工带领大部分学生安全转移到重庆大后方继续办学,使上海美专得以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谢海燕教授为党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桃李满天下。谢海燕教授人品敦厚,他对同事、学生皆垂爱有加。陈大羽教授在《九十春秋书画集》后记中写道:“我的老师谢海燕教授,高龄九十二岁,多次垂问,一直关心着我的工作,令我感铭不已。”今年初,陈大羽教授的书画展在南京展出时,身患重病的谢海燕教授坐在轮椅上参观了展览。
谢海燕教授自三十年代起,在郑午昌、刘海粟、潘天寿的鼓励和指导下,专攻国画。由于其具有浓厚的传统功力和良好的西洋画基础,又精于美术史论和艺术理论,况且游历广阔,眼光旷达,故能融古今中外,独树一帜。刘海粟常为题识,赞其作品“气势豪雄,别有玄旷之致”。如其代表作有《金鱼睡莲》,重视笔墨的价值,在刚雄中求质实,章法严谨,上方的睡莲的相对集中与金鱼的分散,形成对比,虚实相生,用笔浑凝沉重,老辣避俗,整件作品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气氛,在静中求动,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而厚朴的超然物外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