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潮阳籍院士马大猷:中国建筑声学创始人[潮人网]


  提起首都人民大会堂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这个礼堂的声音问题主要是由谁解决的,知道的人却不多。一个万人大会堂,在开会的时候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清楚,这不是多摆几只大音箱就能解决的问题。潮阳籍院士马大猷先生就亲自领导解决了这一难题。马大猷是我国建筑声学的创始人。 
   
  解决难题震动德国声学界 
   
  人民大会堂的声学工程设计在目前来说是世界一流的。值得一提的是,40年代马大猷的声学理论就曾成功解决了声学强国———德国无法解决的声学难题。 
   
  德国议会厅是一个圆形建筑,竣工后因为声音的聚焦,开会无法使用。最后,马大猷先生创造的微穿孔板理论解决了这个声学问题。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卓越的成就使马大猷先生在国际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几乎成了中国声学界的代言词。 
   
  受潮州同乡会资助完成学业 
   
  马大猷先生祖籍潮阳,1915年生于北京,15岁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和两个妹妹,马大猷先生上学时得到了潮州同乡会的资助,完成了大学学业。原先在北大学的是物理。1936年马先生大学毕业时正是日本入侵我国最严重的时候,他感觉应该在物理学中找到一个应用的方面,于是报考了美国哈佛大学声学研究生,并被录取,从此走上声学之路。 
   
   1938年,28岁的马大猷不仅提前2年拿到博士学位而且被美国声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会士,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学会的中国人。 
   
  这种条件下,留美继续发展应是对个人前途名利最佳的选择,但国难当头,马先生毅然决然选择了归国之路。 
   
  培养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回国后的马大猷加入了教书育人的行列。执教6年后,他就因为突出的教学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被任命为北大工学院首任院长。1955年,马大猷调入中科院应用科学研究所工作,恢复了中断15年的声学研究工作。几十年来,他提出了众多理论声学的基本公式,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实验,编著学术专著14部,他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员,桃李满天下。 
   
  目前,已经88高龄的马大猷先生仍然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到声学研究所上班,亲自带研究生。而且还担任着由他一手创办的《声学学报》主编。 
   
  马大猷先生把自己的成功既归功于夫人的鼎力相助,也归功于曾经给予他帮助的潮州同乡会。他至今与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远在北京的马先生每天都能收到家乡寄来的《潮阳报》,从中他了解了家乡的发展,并感到由衷地高兴。本报记者陈珩 
   
      

2004年3月11日 

转自《潮人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