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为民主抗争的林仔肩

   余泮浩 唐大授 [〈汕头日报.潮风〉]


 林仔肩,又名梁任,字春恨,清同治五年出生于澄海溪南南砂乡西社村,是我国近代爱国民主人士。 

林仔肩少怀大志,聪颖好学,学业突飞猛进,得到了学使樊介轩的赏识,破例补取为县学生员。青年时考入当时潮州“最高学府”———金山书院,由于他读书刻苦,工文章善谈论而成为该院的高材生。 

光绪年间,时值国事多艰,仔肩忧国忧民,慈禧太后移用建海军经费营造颐和园,他认为这是祸国殃民之举,遂在《汕头图画新报》上写文章骂慈禧。文中写道:“……生虽贱而知礼,妇虽贵而常淫……”清廷震怒之下,下令通缉,他只好打起包袱,到曼谷避难达半年之久。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公车上书”,请求变法。仔肩得知消息后,大力赞成,在潮汕各地奔走宣扬,并刻“康门走狗”四个字于其手杖上,积极拥护变法,修书与康有为等保持联系,互相应和。公车上书失败,“六君子”遭难的消息传来,仔肩悲愤交加,提笔写文章祭唁,一字一泪,肝胆相照,义无反顾,文章在社会广为传诵,世人都以“君子”称赞他。清朝政府闻知此事后,再度下令通缉仔肩。不得已,他避难于莲花古寺,在寺中继续著文,反对慈禧的倒行逆施。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林仔肩认为救国之道,必先振兴教育,应“仁以恤穷,智以振靡”。遂与丘逢甲、杨守愚等人,在汕头市创办汕头岭东“同文学堂”,作为培育人才之所。他感到发展教育应从基础致力,方为根本,遂倡办“报国”、“爱国”、“华国”等十多所学校于县内林族各乡村,其中报国学校声誉卓著。学校重视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进步的人才。 

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仔肩权衡局势,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他到潮州劝说潮州知府陈兆棠起来响应,陈犹豫不决,结果为民军所杀。仔肩组编乡民,参加饶平人陈涌波和本县人黄虞石带领的队伍光复澄海、南澳。继而在汕头及各县创立演说会,著新《三字经》,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14年,袁世凯企图称帝,出卖祖国,与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条约。仔肩撰文大加抨击、反对,发表文章于汕头《捷华报》,声讨袁世凯。袁下令粤总督龙济光逮捕严办,林被潮梅镇守使吴祥达缉后押解广州,险遭杀害,幸梁启超驰电保释,方免于难。 

 1924年,军阀洪兆麟盘踞潮州,大刮地皮,人民怨声载道。洪以辟马路为名,企图把潮州街上先贤石牌坊拆掉。为了保护历史文物,仔肩据理力争,并通过在学侄儿贤彪以潮汕青年会名义,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抗议。逼于舆论,洪只好让步,修改了拆坊计划。 

 仔肩是一位爱国者,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认为是国之奇耻。因此,在南砂乡对面的象山脚下,兴建了一座亭子,立匾曰“国耻亭”,署名林仔肩题,并书一联:“烈日如焚,到此无妨暂驻足;时雨骤降,从今可以便行人。”让邑人铭记在心,誓为国家报仇雪耻。可惜此亭子沦陷时期被拆毁。 

1928年,林仔肩带头捐款,修建了澄海学宫。同年,他为改善家乡群众的生活,取得县长方炳章的同意,兴修水利、开渠造林,引导发展畜牧业,居乡督导后辈,使乡民资为盈利,有守望相助的精神。 

  1929年,浙江人黄介克在报上发表《责蒋介石书》一文,揭发蒋氏十八罪状。仔肩阅后大为赞赏,特约他来汕会晤,并代其印刷出书,亲自题书名,在书中还题了一对对子:“中正不正……美龄不美……”惹得蒋下令通缉,不得已流亡曼谷。 

1934年,潮汕防军谭郎星团部在澄海冠山乡,勾结不肖之徒,走私包赌,鱼肉乡民。因分赃不均,乃嫁祸于人,枪杀无辜百姓,全县舆论哗然,然而没有人敢出来主持公道。仔肩闻知,义愤填膺,挺身而出,他跑到汕头绥靖公署进行抗议,言词激烈,态度强硬。事关驻军威信,当政者多加压制,双方各不让步,闹得满城风雨。军长李扬敬一怒之下,以“煽动刁民,大闹公堂”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在狱中,仔肩仍坚持斗争,当宗亲前往探监送饭时问他需要什么东西,他说:“我急需的是笔、墨、纸及香糊”。于是他在狱中写了大量标语,揭发驻军贪赃枉法、奸淫掳掠、杀人越货等罪恶事实,里里外外,贴满了监狱内室及衙内通道、放风出口的地方,闹得当局啼笑皆非,难以收场。恰巧仔肩从事戎行的儿子贤绍有一同年兄弟因公来汕,正要登门拜见世伯,谁料竟在狱中,遂由他出面进行斡旋。李扬敬也乐得做个人情,将他无罪释放。 

1936年,仔肩之子贤统病逝于东京,他哀痛逾恒,伤及肺腑。况且此时社会乡风,江河日下,而其又有心无力,挽狂澜于既倒,悲愤交加,咳嗽咯血,终于不幸于1936年1月5日病逝在家,终年70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