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杨锺岳及其府第

   [潮州日报]


  杨锺岳,号大山,澄海苏湾都银砂村(今属澄海区溪南镇)人,落籍海阳上莆都(今潮安彩塘)仙乐乡。清康熙三年(1664),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抗清军队,行坚壁清野之策,迁江浙闽粤沿海居民于内地。据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澄海迁去六都,仅存苏湾一都,并入海阳。五年,全县毕裁。杨锺岳或于此前后徙居。他中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贡士,补康熙三年甲辰科殿试,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庶吉士。六年授户部云南司主事,被派出京监督通州仓库和风阳税务,立法详尽,清理确定税收办法,制止往昔流弊。九年充任庚辰科会试同考官,当时的名流徐乾学(江苏人,曾充《明史》总裁官,《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迁刑部尚书。)、赵申乔(江苏人,官至户部尚书。)等皆出其门下。十二年升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翌年迁兵部职方清吏督捕郎中,十八年任福建提学道,惜才爱才,凡选取的人才,生活有困难的,常受到他的资助。福建巡抚吴兴祚赏识他,举荐于朝廷,升为按察使司佥事、参议。他关切地方民生,康熙五年、十九年曾捐资重修韩文公祠。居家守制时,修文庙、建宗祠、造桥辟路、筑堤防,行善桑梓,不胜枚举。康熙廿二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倡修《府志》,翌年十月书成。他被委以总纂之责,虽未能始终其事,但也负有较订之责。丧服完后,回京复命,卒于京。著有《搴华堂文集》,今人辑有《大山公诗文集》。清初“岭南三大家”梁佩兰《文集序》曰:“文渊静沉密,抗衡在中垒、南丰之间”。《潮州诗萃》言诗“虽非所长,然雍容华贵,自不愧为金马人语也。” 
杨锺岳的翰林府位于潮安彩塘仙乐村南漳门内,建于清康熙三年,座北向南,进深118米,面宽24米,合约14623平方米,是清代典型“三壁连”建筑。大门迭建有八角楼,前后有八根石柱,门额上为“杨府”二字,两侧原立有旗杆十对,左边原也有清廷敕建圣旨亭,亭前池塘,俗称“灰越池”。进入大门是广埕,右前方有旗杆台一座,正门凹肚门楼上有匾额“翰林第”,后厅匾额为“搴华堂”。 
“太史第”位于今潮州市区英聚巷3号,座北向南,三进院落,两侧有火巷,面积600余平方米,约建于清康熙年间。大门上有门额“太史第”。杨锺岳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故称。第中有堂名曰怡怡堂,楼名承欢楼,楼上供奉佛像。清末邑人杨少山有《过宗太史大山先生故居有感》诗:“于今文采尚风流,两邑争传志各收。此地依然门第旧,闲云深锁承欢楼。”此宅至民国初年转归郑义成,宅第也重作改建。 

转自《潮州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