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脚踏实地 努力奋斗 不断进取 ------苏 文 金
苏 文 金 [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
1978年是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来说,1978年也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就在那一年,我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的恩泽下,迈入了高校的大门,生活出现了转折。因此,我常常认为自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1978年4月,文革后正式考试录取的第一届大学生(即77级)入学已一个多月了,可当时的我还在厦门郊区务农,已经失去了入学深造的希望,却突然收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满身带着泥土的芬香,以77级走读生的身份到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报到时,当时的党总支书记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之所以能上大学,要好好感谢邓小平,是他提出以走读的方式扩大大学招生规模。此时,我才明白,我之所以能够得以迈进高等学府学习,全靠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也正是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句话,77级全国才又多录取了一万名走读生。我实在是太幸运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邓小平同志。
进入大学后,我一直努力学习。经过4年寒窗苦读,我终于在1982年1月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更幸运的是,我还考取了出国代培研究生。经过几个月的外语培训,1982年7月赴法留学,在巴黎南大学药学院微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普通劳动人民的后代能出国留学使我感到特别兴奋,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刚到巴黎留学时,不少法国人对中国留学生表示了友好的态度,但也有些外国同事对中国抱有偏见,曾经有个外国人怀疑地问我:‘’中国有电视机吗?”这问题深深地刺激了我,也激发了我作为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深切地感到:国家不强大,中国人在国外的日子也不好过;自己一定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不虚度留学时光,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
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使我发愤读书。为了攻克法语难关,当时确实是绞尽脑汁,动了不少心思,如为了增加词汇量,就随身携带一本袖珍法语字典和一本小单词本,跟外国人交谈时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拿出字典请别人指出是哪个单词,然后立即抄在单词本上。反复朗读以背下来;为发音流利和增强记忆力,在去学校的路上,边走边瞄准公路上奔驰的汽车牌号,看后马上用法语念出来;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买了本子和复写纸,请同学在记笔记时用复写纸帮助多记一份,回家后再反复钻研。一年下来,我不仅顺利地通过了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成绩名列全班第二,而且还在实验室工作基础上,用法语写了一篇论文,赢得了导师的称赞。随后,我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全身泡在实验室中,在导师指导下,就抗生素疗法对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这一课题开展了研究,利用无菌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动物肠道菌群屏障作用的可能机制,发展了一种在体外研究细菌间相互关系的实验手段,发现动物肠道中的厌氧菌,尤其是严格厌氧菌,是抵御外来致病菌在肠道中定植的有效菌株,这一结果加深了人们对厌氧菌作用的认识。在动物肠道厌氧菌的分类、鉴定工作中,我还发现了一类呈梭状、丝状或环状的极端氧敏感细菌,同空气的短暂接触将使这些细菌失活,这一发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此外,我还研究了抗生素及其吩咬咬衍生物厂%道厌氧菌及其艰难梭菌毒素生成的作用,对进一步了解抗生素疗法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的病理学、预防并治疗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在1986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法国最高学位——药物学国家博士。在我回国工作一年后,经过评选,我的博士论文在1987年还获得了法国细菌学国家博士论文一等奖和MERIEUX研究院奖。
我的导师P.Bourlioux教授对我的研究工作和留学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他所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勤奋的学生,欢迎我随时来实验室工作。第九届国际悉生生物学学术会议主席R.Ducluzeau教授和著名的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厌氧菌实验室主任M.Sebald教授对我的研究结果十分感兴趣,除了出席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外,还一再邀请我去他们的实验室工作。然而,当时我认为,在国外干得再好,也不如回国当主人、为祖国服务好,因此,我谢绝了导师及其他教授的挽留,在论文答辩后的三周里,办完了实验室移交手续,于1986年7月返回母校厦门大学任教。
回国后,我根本顾不得休息,就立即全心投入工作,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在科研经费不足、又无助手的困难条件下,着手建立厌氧菌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动物肠道极端氧敏感细菌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和“厌氧菌质粒的研究” 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课题。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开拓新的研究方向。1992年底起,厦门地区养殖对虾开始遭受一种新的流行病袭击,发病快,死亡率高,虾农损失严重。当时对虾病毒病刚在国内暴发,研究资料少,专家们还在争论该病是否为病毒所致,而国外也未有防治对虾病的成功经验。为此,厦门市政府在1993年根据生产实际、广大虾农的要求和专家建议,提出了“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招标项目。社会的需要就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在学校科研处的支持下,我联合了校内不同单位的科研人员,承担了这一厦门市重大课题招标项目。经过了几年的联合攻关,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收获。该项目在1996年12月通过以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楚瑜教授为主任委员、国家海洋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金标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认为该项目在对虾病毒病发生的生物和非生物
胁迫因子的系统研究和淋巴样细胞核型杆状病毒的超微细胞病理 变化和建立的酶免疫法检测海洋生物病毒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由于海洋环境条件恶劣,生存竞争激烈,海洋生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防御能力、识别能力,因而可产生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当部分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海洋药物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的宝贵对象。福建省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因此提出了建设海洋大省的目标。据此,我又带领研究生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经过调研,我认识到,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成员,且可以产生大量的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以前有些被认为是海洋动植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证实是与动植物宿主共生的微生物所产生。因此,我就选择了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新的主攻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科委重点项目经费的资助下开展研究,对台湾海峡海区中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表面和肠道中共附生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分析,并对抗菌活性最强的放线菌抑菌活性与其培养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建立了抗肿瘤活性物质体外筛选模型的基础上,对海洋放线菌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筛选,获得一批有研究价值的菌株。现正对某些菌株抗肿瘤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体内抗肿瘤活性与安全性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我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我不仅在科研上努力工作,在教学上更是积极投入。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培养适应ZI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级人才,一名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他的科研成果外,还要看他在教学上的贡献。因此,1986年回国后仅三个月,我就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写出了《厌氧细菌学》教材,随后又第一个在高校开设了《厌氧细菌学》课程,把在留学期间所掌握的先进知识迅速地传授给学生。以后,我又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陆续开设了多门课程,10年间共开设5门本科生课程、8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4门博士研究生课程,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5人(已毕业10人)、博士研究生6人(已毕业1人)。由于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表现,我在1988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厦门大学最年轻的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组织上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主编的《中国高校优秀年青学者录(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之后,1990年我获得了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1996年被评为厦门市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1998年入选福建省科协主编的《当代福建科技名人(三)》(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1999年1月我被任命为集美大学副校长。在新的岗位上,我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决心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为建设好集美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殷切期望。
个 人 简 历
苏文金,男,1956年11月生,广东潮阳人,集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厦门市政协委员。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做生物学专业二’获理学士;1986年6月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药学院微生物学系获法国最高学位——药物学国家博士;1986年7月回母校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任教,1988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5月——1991年5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1991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调任集美大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