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寨的空间行为文化 吴志敏

  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教授在《当代人类学》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共有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因为人们共有一种共同的文化,所以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能互相预知对方的行为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文化既是行为的产物又是行为的制约因素。潮州古寨作为特殊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有其自己的文化特点,其空间行为是先民心理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建行为文化方面。建造活动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环境,改善栖息环境的一种积极行为。住屋不仅是一个构架,它的构建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说提供一处庇荫是住屋的消极功能,那么其积极的目的便是创造一个最适合人类的生活方式的环境,一个社会性的空间单元。潮州古寨的建造活动,是在自然力量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社会文化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其社会文化除 构建思想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万物变动不居”,任何建筑物也会因时间而腐朽,腐朽后就需要更新,这是不断求新的观念,为中国人所赞同。
潮州古寨的构建行为同中国传统的营建行为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因缘,它也同传统一样采用木土结构,其中采用木材的原因除了它是一种经过选择与考验而建立起来的标准外,还因其历史性和社会条件产生的价值所决定。古人对木有特别的情感,因为木是生命的象征,它有枯荣,有生死,与木共处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居住行为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域、居住行为,是有差异的,人的生存需要包括生物性需要和文化性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物需要逐渐得到满足,文化性需要在需要总量中的比例是日益增大。决定居住形式、空间塑造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他们创造的环境反映了许多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家族组织,谋生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潮州古寨出于家族对外防御安全的需要以及同一家族共同居住生活的需要,以“聚族而居”的民俗生态观,采用纵、横向轴线关系(方形寨)和圆心与距离的点线关系(圆形寨)成功地把家族建筑群体凝聚在一起。同时把各家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显得完整而宁静,体现出大家族融洽亲合,富有浓厚的人情味,适应了有伦理秩序的大家族文化心理的需要。这居住行为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
三、象征性空间的民俗行为文化。在建筑文化上,民族与建筑的关系、地域与建筑的关系往往是社会的,文化艺术的和人们的精神活动上的。象征性空间中的民俗行为,就表现出社会性和精神性。从潮州古寨的空间布置来看,其象征性空间最突出的标志是祠堂(公厅)。旧志记载:“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视田,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远祖,富有者也多为高、曾、祖、父四代建祠堂……每一个潮州古寨的祠堂,其位置均在寨显要方位,如寨的中心位置(官塘长远楼)或寨的中轴线上(官塘仪凤楼)。古寨中的祠堂公厅是施行宗族伦常的法地,已超越了物质力量,不局限于生活的实用功能,而具有神圣的意义,是家族兴旺的象征。人的需求、人的行为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古寨中的象征性空间祠堂,是满足古寨先民精神寄托之需,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行为场所。
四、空间中的交往行为文化,社会性交往是一种基本的需求,然而,人们在哪里,怎样聚集交往却因文化而异。有些地方人们在住宅里碰头,而更多的是在社区某处。潮州古寨中的公厅、寨中心广场是村民聚会议事、排解纠纷、庆典、娱乐、交往的场所,并成为古寨居民传统文化和集体精神的标志和象征。它网织了古寨居民日常生活纷繁的人际关系,孕育着古寨安适而质朴的文化境界。
潮州古寨的独特建筑形式和文化特点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能予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对旅游旺市的经济战略将有促进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