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桥历经沧桑   潮州人

  广济桥自南宋建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此间,广济桥屡遭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等灾害,又遭受到战乱的祸害,有史可考证的就有数十次。
古代近代:风雨古桥在摇曳
   广济桥建成后的第32年冬天,即嘉泰三年(1203年),大桥失火,桥梁付之一炬。失火后,当时的知军州事赵师 就组织人力,整修了被毁的建筑物,使广济桥恢复原状。
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判官买住把广济桥中4座石墩上的木梁改为石板,并对桥上的所有亭屋进行修葺。
此后,潮州路同知进行募捐修桥,拆除了石板,安装上木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当时“大水决东岸,石激记者六,损者二、坏者一;决西岸,石墩记者三、木、石桥梁损失殆尽”(清光绪卢猷《海阳县志》记载),桥上的生牛也被冲走1只。第二年,知府觉罗禄倡导当地官绅捐款修桥,但只修成了西岸3座石墩。因此,只好重造木船42只,上面架设大梁,连同原来架设木梁的浮桥船18只,共60只船,连接起来的浮桥,一直延到东岸。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知府吴均的发动下,布商朱莆瑞等捐款修建一座石墩,米商林资福等捐修一墩,嘉应州盐商邱慎猷捐修一墩,嘉应、平远、镇平各外地盐商捐修1墩,潮桥海运盐户合修l墩、潮州乡绅设局募修l墩,饶平杨钟等捐修水梁,吴均续修三墩。至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全部工程结束,广济桥又焕然一新。
公元1918年,潮汕地区发生了七、八级的地震,广济桥出现了桥墩大裂缝及倾斜现象。1939年,抗日战争中,广济桥受到敌机轰炸,百孔千疮。直至50年代初期,占桥仍然残旧不堪。
1958年后:广济桥上通汽车
广济桥是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交通要道,具有经济上、军事上的重要生。新中国成立后,潮州历届党政和海内外乡亲十分重视广济桥的保护和维修。
   1958年,为加固广济桥旧桥墩和出于交通需要,广东省公路局拨款90万元,在政府的领导下,对广济桥进行了大改建,撤去了桥中原有的木梭船,原有的旧石墩整治后留用,新建了19孔预制钢筋混泥土丁形桥,并将原中间浮桥部分建为3扎钢筋桁架及双柱式“高桩承台”桥墩二座,架设钢梁,铺设水泥路面,接通了东西二桥,桥两旁作为人行通道,道外设有花格栏杆和灯柱。至1959年4月l日,全桥修建落成剪彩,有4辆吉普车、2辆电板车和 20辆大卡车从桥上通过。这是广济桥有史以来汽车第一次通桥过江。1977和 1979年,广济桥先后加宽为双车道,增加人行道。1988年1月13日,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4月30日,韩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广济桥改为步行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