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笔写江山
吴志敏
“银花宝树影重重,衬出春光别样浓。歌管满城灯似海,珠帘齐卷拜青龙。”(《潮州春思》)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先生抗日护台失败后,内渡大陆,任潮州韩山书院主讲时,用淡淡几笔,把潮州昔日安济王庙游神赛会之情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安济王庙,即青龙古庙。位于城南韩江之氵贲,始建于明代,二进古朴典雅建筑,结构精致。内祀王侃偶像。据乾隆《潮州府志》载:“庙常有灵物蜿蜒凭龛次、香案间,其色青,是曰青龙。”“相传神为蜀汉永昌太守王侃,诸葛征蛮,侃守城捍贼,殁为神明。滇人(云南人)有宦于潮者,奉神象至此,号安济圣王,立庙镇水患。”该庙尚有多种传说,其言不一,涉及了潮州先民的民俗、信仰之考证,这里不作论述。庙前有清代惠来举人卓晏春撰之楹联曰:
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秀;
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
此联把韩江之景色摹写得极为壮观:青龙古庙座落南堤下,紧靠古城,前临韩江,倚栏远望,韩江中帆影片片,往来穿梭,有如织布机的梭子在编织着美丽的图案;前方的凤凰塔,巍然耸立,宛若一支椽巨笔,在辽阔无边的天空挥写着美好的文章。仅十八字,字字珠玑,琅琅可调,过目难忘,且对仗工巧,堪称佳构。
曾有人问:该联不工也,其平仄不谐。确实,表面看来,联中的“织”与“写”皆为仄声,似难成对。可此正是该联巧妙之处。因“织”与“写”乃联中之眼,虽有近义词可以代换,但联之意境也随之失色,故作者不换,且细读全联,更看出作者乃音韵之行家,其用字均有来历。清·李渔《窥词管见》云:“凡遇一句之中,当连用数仄者,须以上声间之,则似可以代平,拗而不觉其拗矣。”下联即是此例,“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除天、文、章三字平声外,余者皆为仄声,而“仰写”均为上声,故可代平声用。况清·万树《词律·发凡》云:“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作平,去则独异。”上联之“织”是入声,必要时也可代平声用。是故该联之工巧毋容置凝。
该联在修辞方面采用比拟的艺术手法,把自然景物当人来写,使之人格化,其含意之深刻,形象之鲜明,意境之清新,令人叹服。其艺术手法既表现作者对眼前之山水的深切、真挚之感情,又启发欣赏者的无限情思。用“气韵生动”来形容不为过也。王船山《诗绎》说:“右丞妙手能使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当自位。”抟虚成实,正是融大化生机于一山一水。“心自旁灵,形当自位”即是说人的视觉由固定状态单一角度解放出来,不再是某个人所专有的占有物(心灵占有物),于是自然山水便自在自发地呈现其本身的美。该联虽是诗人的审美创造,审美发现,但却不是作者眼中固定角度看到的山水,而是作者化身于自然韵律之中而发现的山水美,才有此充满无限生机气韵之山水,雄奇之妙构,从而寄托作者哪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之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