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联妙 佳景色增 吴志敏
潮州城北韩江北堤中段,有一个古渡口,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当秋风乍起,该河段一面风驶三面帆,颇具佳趣,故称“鳄渡秋风”,为潮州八景之一。八十年代,古堤上新建“鳄渡秋风亭”,为纪念韩文公八月治潮之功,并建“祭鳄台”及镌刻韩公的《祭鳄鱼文》于亭中,以广观瞻。金秋时节,此处风景迷人,天蓝水绿,云淡风和,轻舟如织,岸草如茵,令人文旷神怡,确是一处怀古赏景文好去处。亭中有一联,乃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撰书,其联曰:
溪石何曾恶?
江山喜姓韩。
该联极其简炼,联竞紧扣韩江,韩江,古称员水,因鳄鱼盘踞江潭,为害人畜,故也被称为恶溪。作者上联为韩江抱不平,提出了自已辩证的见解:韩江乃鳄鱼为恶,韩江又几时为恶呢?下联笔调一转,而为山水更姓韩而感到欣慰。唐元和十四年,原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皇帝,被贬潮州,在刺潮的七个多月问,韩公体察民情,恶溪祭鳄、凿溪排涝;重视教育,荐用赵德勾当州学;以及释放奴隶等……切实为潮州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历史是公正的,谁布德泽于民,人们将永这不忘他,由于韩公治潮之功,潮州山水自宋代皆改姓韩。
该联乍看表面似乎不对,因为“曾恶”与“姓韩”有点不相及。其实,该联的对仗非常巧妙,联中二处采用借对之技巧。借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通过借音、借义、借字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其中借义是一个词或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在联中用甲意,而以乙意去对仗;借音却是借用同音字形成对仗。上联之“曾”本应用“尝”,因二字文言通假,故用“曾”代“尝”,“曾”,姓也,与“姓”相对非常工整,此所谓之借义也。联中之“恶”与“韩”,词性不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韩”与“寒”乃同音字,借“寒”对“恶”,再工不过了,此所谓借音之法。该联乃是一对艺术造诣极高的妙对,置于鳄渡秋风亭,顿使河山增色。
柳河东《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曰:“夫美不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罕,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一段文字精壁地指出景观“因人而彰”的人文特性,古径今来,无数之人文景观废圯了了、湮没了,能载入史册,流名至今的不外十之一二,而它们几乎全部经过文豪诗家的记述、题咏,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意味。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曾用“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八个字概括了景观与文学的依存关系,鳄渡秋风亭乃新建之人文景观,它以自然风景为依托,籍借韩立公的故迹,更有当代国学大师笔下之妙对,它将流传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