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泪 黄河魂——记著名女钢琴家周勤丽(图6)
放在书桌上,映入我眼帘的有两份书柬,一份是1975年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夫人给周勤丽的亲笔信,感谢她为法国人民写了一册难得的书——《花轿泪》,及其续集《黄河协奏曲》。戴高乐夫人病重住院时还嘱咐其儿子将这两本书列为家庭藏书,并送国家图书馆。该书被翻译成16种文字,销售近百万册,风靡法国。现在,中国、法国合作拍摄《花轿泪》这部电影,不久将与观众见面,《花轿泪》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写周勤丽“泪水挂在腮边”坎坷奋斗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创业史。另一份是1987年11月9日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周勤丽参加他宴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的宴会的请帖。
1973年12月1日晚,巴黎香榭丽舍剧场座无虚席,一位具有东方女性特征的妇女激情满怀地弹奏着钢琴,奏出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意志的音符——钢琴协奏曲《黄河》,场内lOOO多观众起立鼓掌。她谢幕七八次,不得已再弹奏一遍《保卫黄河》。曲终,几百人涌到后台要求她签名。她激动得热泪盈眶。中国驻法大使向她祝贺演出成功。她在法国举行赞助募捐音乐会,并发起组织“周勤丽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为这个墓金会募捐,法国文化部部长任该基金会主席,其他法国知名人士也参加了这个基金会。基金会的目的在于计划赞助由中国选派6名青年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蜚声国际的女钢琴家周勤丽,祖籍广东潮阳峡山,1932年出生于上海,她和家里人一样都能操一口潮州话。她母亲告诉我说:“我是峡山苏氏人。周勤丽的女儿在香港也嫁给一潮州人。她在巴黎加入了上海同乡会。后来她才知道巴黎有一潮州人组织的同乡会。她也想加入潮州同乡会。但上海人却把她选为巴黎上海同乡会会长,把她拉住了。但她是道地的潮州人。”
幼年时周勤丽就想当一名钢琴家。7岁学手风琴,后学钢琴。父母给她买了架钢琴并为她请了家庭教师。10岁登台表演,弹奏了俄罗斯音乐家格林卡的《云雀》,在当时的上海中西女中获得一片赞扬声。1950年与刘玉煌结婚后,她仍刻苦练琴。莫扎特、萧邦、巴赫、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曲目成了她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伴侣。
1957年,她父亲和哥哥被错划成了右派,弟弟也因此大学未被录取,生活艰难。丈夫在香港病入膏肓。她带儿女赶到香港时,已见不到丈夫的面。她失去最亲爱的人,孩子稚小,她挑起生活重担,在香港当钢琴教师,每天奔波于几个家庭之间。1964年9月,巴黎玛格丽特·隆音乐学院录取了她,遂去巴黎深造。
异国外乡,语言不通,生活靠出售香港亲友寄来的中国工艺品过活。她为了学业,节衣缩食买来一架旧钢琴,为了提高技巧,她每天苦练十几小时,邻居被她无休止的练琴声激怒了,竟告到法院。她没办法只得将窗户用棉毯堵住,又将琴埋进一堆锯末中,只露出琴键,不论寒冬酷暑勤学苦练,双腿肿得难以举步,手指象红萝卜那么粗……每次练琴后她都欣慰地说:“这是背水一战啊!”
平时她还得去巴黎跳蚤市场做点小买卖,才能生活下去。后来她积点钱买下了一位老华侨的一间40平方米的地下室,前半间做衣服买卖,后半间做琴房。
她酷爱祖国民族音乐,一心想将它介绍给法国人民,她选用了《黄河大合唱》作为她开音乐会的主要演奏曲。她懂得黄河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要让黄河的音符震撼法国人民的心灵,一定要演出成功。为此,她带着孩子冒着凛冽寒风亲自上街贴音乐会广告。
周勤丽音乐会演出成功后,法国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不少记者对她频频采访,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使她勾起对童年和过去坎坷生活的回忆。她的作品《花轿泪》就是最好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