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崇韩文化”孕育岭南新“韩流” 记者郭珊 [南方日报]
修整后的韩文公祠前面是一本打开的“书”。
南方网讯 在潮州造就“一片江山尽姓韩”的历史人文景观的韩愈,一生高举儒家旗帜,反对藩镇割据,提倡“仁政”,“攘斥佛老”,倡导古文运动,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韩愈因不合时宜的文字,仕途动荡,屡遭挫折,并因两次进谏,先后被贬至广东阳山、潮州。背负着耻辱和创伤来到广东的韩愈,并没有一蹶不振,仍然以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关心民生,推广中原先进文化,特别是驱逐鳄害和兴办教育,在潮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千秋之祀。潮州韩文公祠内一幅题词说得好:“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永远纪念他。”
记者日前考察了广东保护、发掘、开发、利用“韩愈文化”的现状,欣喜地发现,韩文公祠等重要遗迹保护状况良好,并且成为当地的龙头旅游景点。在建设文化大省的热潮中,无论在潮州还是在阳山,都意识到“韩愈文化”蕴含的价值和发展空间,并把握了行动的方向。加强对相关历史遗迹的维护,加大对相关旅游景点的投资和宣传;组织学术力量开展研究,召开具有全国影响力、兼有本土特色的国际研讨会;举办集研究、考察、观光旅游乃至经贸合作为一体的旅游文化节;出版丛书、组建专题网站、拍摄韩愈在广东的影视作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打造“韩愈文化”品牌,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广东的“韩愈文化”大有催生出“韩愈经济”的趋势。
不仅如此,“韩愈文化”还有助于培育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韩愈的办事作风和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广东人的赞许,并努力效仿之。这表明时代的发展正不断赋予“韩愈文化”以新的意义,广东的“崇韩文化”正孕育着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我们期望也坚信这道独特的文化奇观,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在南粤大地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寻找潮州的文化坐标
驱车抵达潮州的时候,正是春风沉醉的晚上。一入城区,便可看见位于韩江东南侧的潮州八景之一“龙湫宝塔”。夕晖中的宝塔、滩涂、散艇,连同水流影动之中、正在进行复古式维修的广济桥,恰好印证潮州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河岳炳灵、海滨邹鲁。
如今的潮州拥有一个远远超出其面积的、庞大而精深的文化体系:古遗址、寺庙、祠堂、摩崖石刻、锣鼓、地方戏、潮州菜、工夫茶……很难想象,1000多年前一个大雪满天的季节,一位唐代首屈一指的知识分子,却是怀着必死的绝望朝这里进发,在路上还发出了至今仍让人凉透背脊的哀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更难想象的是,8个月后,这个失魂落魄的人不仅没有死在所谓的“瘴江”边上,还帮助这座南方城市将灵气铸成灵魂,并因此成了被祭祀和传诵的“百世导师”;不仅如此,这里的山峦、道路、树木、学校和建筑都跟随“瘴江”,一同冠以他的姓氏,默默地将他的恩泽传递了1000年。
写在历史边上的注释
如果不是亲临实地,可能很难相信,不仅韩愈的第一本文集是由潮人编辑而成的,而且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下简称“韩祠”)也是在潮州。今天,过韩江大桥看韩祠,已经成为每个游客的必经之途。一位当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年参观韩祠的人数超过10万。
现在的潮州昌黎旧治坊依旧是学子汇聚之地。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在城北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了“韩吏部祠”,后历经搬迁,终迁至笔架山主峰中轴线上,笔架山也更名为“韩山”。韩祠虽屡遭兵燹天灾,但总是毁后不久即得以修复。有记载的修复便达29次之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属清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的大修,使韩祠“瑰丽倍于昔”。保留至今的韩祠规模和布局,就主要是当时的旧貌。
要登上屹立于高台上的韩祠,需要经过一段不太长的甬道和祠前51级石磴道。51级寓韩愈谪潮时5l岁之意。时值阳春,祠内的木棉不时“噗噗”地落下花朵,祠内一地落红营造出肃穆气氛。
韩祠掩映在一片浓郁的树荫之下,正面墙壁用坚实的水磨古砖砌筑,正门上有“韩文公之祠”隶书匾额。祠体屋脊高峻,山墙厚大,结构轩敞。抬梁与穿斗结合之屋架,粗犷少饰。祠分两进,后进(即飨殿)比前进高出2.5米,正中龛座韩公坐像,绯袍玉带、纱帽云靴、神清气朗。祠内高悬着“三启南云”(林若书)、“百世师”(刘海粟书)、“泰山北斗”(饶宗颐书)、“百代文宗”(周培源书)等匾额,黑漆金字,密密层层地从前进延伸到后进梁下,仿佛是写在历史边上的朱笔圈点和眉批。
而韩祠前后进之间那将近40块明清碑刻,则记载着历代文化精英对先贤德行的推崇和追思。因年代久远,不少碑面已经黯淡剥落,甚至有部分残缺。
年代最早的一块刻于明正统年间,影响最广泛的当数苏轼撰《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原碑已毁,现在祠内陈列的为清乾隆年间重刻。想当年,同样因“不合时宜”而屡遭南迁的苏轼,在感叹韩愈“翩然被发下大荒”时,又会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建在韩祠“头上”的纪念馆
1984年韩祠曾经历了一次全面修缮,之后景区内相继增添了侍郎阁、允元亭、天南碑胜等新景点。其中,侍郎阁是沿韩愈所建的侍郎亭旧址而建的,因为建在韩祠后上方,远远看去像是给韩祠戴上了一顶帽子。
侍郎阁现在是潮州市韩愈纪念馆之所在。侍郎阁之外还有一处可供观景的平台,这里后倚韩山,前俯韩江,远眺旷野平畴,错列如绣,就近则可清楚地看见韩祠那具有清代建筑风味的屋顶。从流传至今的诗文可以看出,侍郎亭旧址一直是文人墨客热衷游览的胜地。“风微花气足,树密鸟声闲。”此情此景,引人遐想。
从祭鳄台到景韩亭
潮州市内有关韩愈的遗迹星罗棋布。在车上,我们的两位导游不时为游览线路交换意见,他们使用的是现今全国最古远的方言之一——曾被韩愈“正音”(规范语言)的潮州话。从这种听起来古意盎然的陌生方言中,我们听懂了两个反复出现的词语——祭鳄台和景韩亭。
祭鳄台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台分2级,全石结构。台上有“鳄渡秋风亭”。亭内有以鳄鱼为座的《鳄鱼文》碑,还有饶宗颐撰写的亭联:“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
据说韩愈祭鳄之时,韩江(也即当时的“恶溪”)曾有一段流入城内,形成内河,为防止鳄鱼顺河道入城,韩愈下令将这段内河与韩江隔开,这就是今天潮州西湖的前身。
兴建于民国时期的景韩亭就在潮州市西湖公园内,倚山面湖,亭作四方形,朱楹石柱,三面疏空,西面有一组四块、嵌入墙壁的狂草大字《白鹦鹉赋》石碑,署名为“退之”。据潮州学者曾楚楠介绍,目前国内专家都认定此为后人伪作。但在我们看来,这倒恰恰印证了后人对韩愈的思慕之情,与“景韩”的名字倒是极为吻合。
人间烟火中的文化偶像
一句“官吏尚镌鹦鹉字,儿童能诵鳄鱼文”,道出韩愈及其作品在潮人生活中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因此我们的下一站是到老城区去,到潮州人中间去寻访韩愈的遗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拜访了简称“韩师”的韩山师范学院,在昌黎路瞻仰了昌黎旧治坊。在同一条街道上,昌黎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全校有20多个孩子以“念韩”、“师韩”为名。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潮州200多万人口中,名字中带有“韩”字或者“愈”字的人更是近4000人。在汇集潮州传统民居的甲第巷,韩愈所倡导的好学崇文风气,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旧式府邸多以儒林第、大夫第、翰林第为名,大门上还遗留着“加冠”、“进禄”、“树德”等字样。
我们还探寻到传说中韩愈召好友大颠和尚入住的叩齿庵。这座建于唐代的古寺前几年整饬一新,金莲、宝幡、香烛、瓶花无不精美,最里面一间佛殿里供奉的大颠鎏金佛像,禅风高峻。寺僧告诉我们,韩愈虽然攘斥佛老,却终究因为“远地无可与语者”,与“颇聪明、识道理”的潮阳灵山寺住持大颠交情甚笃,往袁州赴任时还在灵山寺留下官袍作纪念。现今灵山寺旁还有留衣亭。
如果韩愈看得到
前两年,韩祠经历了一次投资达100万元的内外维修,景区内外增设了韩祠广场、观景蹬道、观赏通廊等配套设施。有关部门还投资80万元,续修叩齿庵。除了对韩愈相关文物古迹的维修之外,近年来潮州市文物维修系列工程还包括:投资2亿多元综合整治的2.3公里古城墙;投资200万元、首期已经完成的“义、兴、甲三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以及正在兴建中、投资达7500万元的广济桥修复工程……
当我们准备离开潮州的时候,偶然听说,潮州民间曾有人自发拍了一部介绍本地文化的小电影放在网上,片名叫做《如果韩愈看得到》。今天的潮州,正用一切方式把“韩愈”两个字浸润在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
名垂千秋的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先是因进谏《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10多年后,他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粤期间,韩愈积极推广中原文化,为民解忧造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致阳山、潮州出现了“以公之姓以名其子”的现象。潮人把韩愈驱鳄的恶溪改名叫韩江,将他游历过的笔架山改名叫韩山;阳山也被人改称韩邑,境内湟水改为韩水,牧民山改为贤令山。
“一片江山尽姓韩”
韩愈名扬天下,全国各地纪念韩愈的祠堂、纪念馆不胜枚举,为何广东尤其是潮州的“崇韩文化”特别发达?除了士庶感恩崇圣的心态之外,也要归功于粤人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中,不断衍化和丰富韩愈赋予广东的文化“富矿”,最终造就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人文奇观。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如何对“韩愈文化”进行新一轮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在寻访广东“崇韩文化”的过程中,不少热心人士向我们积极建言:不仅仅是潮州、阳山有韩愈的遗迹,两地之外还有一些相对零散的文化资源,例如潮阳灵山寺留衣亭。可否打破行政划分的界限,将“韩愈文化”
放在一个更宽广的范围内来考量?至少可以先以潮州为中心,将粤东地区的相关文化、经济、旅游等资源进行整合,扩大宣传声势,避免重复建设,进而从华南辐射到全国。
我们在采访中也深刻感受到,潮州注重提炼韩愈治潮“八月为民兴四利”的精神和作风,努力将之提升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华彩部分。除了对吏治具有鲜明昭示作用的韩愈精神之外,还有人士指出,韩愈在潮州的业绩离不开潮人的支持和拥护,现代的潮州迫切需要避免固守本土文化的倾向,以当初接纳韩愈这个外来者的开放态度,去汲取更多外来文化的精髓,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自身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发展。
留足阳山功亦高
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因进《论天旱人饥状》反对官吏横征暴敛而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县令。
韩愈虽只在广东阳山留足一年又两个月,但带来了中原先进文化,让以狩猎为生的阳山百姓开始重视农耕。在此期间,韩愈写下30多首(篇)诗文,其中名篇有《燕喜亭记》。
与潮州相似,韩愈激发了阳山人兴办学校的积极性。元代之前,阳山县已有学宫。
明清两代学校骤增,学风日盛。清人简景观在《通儒社学记》中,将文风的可观归功于韩公的教化。
与韩愈相关的遗迹,现今尚存的有县城北贤令山读书台前《千岩表》铭刻,署名“退之”的《远览》诗刻、《鸢飞鱼跃》题刻,以及游息洞、钓矶亭、仰止岩、七贤祠、韩山书院等。
2005年是韩愈离开阳山1200年,中国唐代文学会韩愈研究会向清远市和阳山县政府建议届时在阳山召开一次韩愈学术研讨会。阳山正抓紧时间修复韩愈遗迹,扩充景韩设施。
专家说法
韩愈研究会副秘书长曾楚楠:韩文公祠增设碑林可丰富文化含量
记者:韩愈在潮州的作为说不上惊天动地,任职时间更是短促。但为何在潮州文化史上韩愈的地位最高,对后代的影响最深远?
曾楚楠:首先是因为韩愈制订出来的“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顺应了历史潮流,对健全潮州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千百年来,韩愈被历代治潮者视为典范。
其次是因为韩愈治潮措施得当,关心农桑,释放奴隶,尤其是振兴文教,皆成效斐然。至南宋时,除州学、县学外,潮州已正式设立韩山、元公二所书院。当时潮州的人口总数仅14万多,而每科参加考试的士子最多时竟达1万多。登第进士也从唐代的3名激增至170多名。
记者:对于进一步挖掘、开发韩愈文化,您有何建议?
曾楚楠:作为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景区内的景点设置还不够,文化分量上稍显单薄。应该在景区设置上多下功夫,例如当初建造天南碑胜时,曾收到来自全国名家书法约400幅,现在刻成碑的仅占1/10.如果在景区内再增设碑林,我相信可以进一步丰富景区的观赏性和文化含量。(编辑:何静文)
潮州市委书记江泓:韩愈做过的事我们还在继续做
南方网讯 韩愈名扬天下,全国各地纪念韩愈的祠堂、纪念馆不胜枚举,而潮州的“崇韩文化”尤其特别发达。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如何对“韩愈文化”进行新一轮的挖掘、开发和利用?记者日前采访了潮州市委书记江泓,他表示,韩愈之所以世世代代受到潮人的推崇,除了他在文坛的名气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的作风和态度。我们这些后来人应该学习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关心群众疾苦的精神。其实韩愈当年做过的事情,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继续做。
潮州市委书记江泓。
记者:韩愈对潮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江泓:潮州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两座城市之一,拥有文物古迹70多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潮州还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独到的文化品牌。而与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有关的文化,是潮州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支。
韩愈对潮州的发展影响巨大。他任潮州刺史期间,启贤兴学,使潮州文风蔚起,赢得“海滨邹鲁”之美誉,还使潮人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我认为,韩愈之所以世世代代受到潮人的推崇,除了他在文坛的名气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的作风和态度。我们这些后来人应该学习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关心群众疾苦的精神。其实韩愈当年做过的事情,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继续做。比如教育问题,我们今天提出“教育兴则全市兴,人才强则全市强”;还有尚未解决的水利问题,省里投资15个亿的韩江供水枢纽工程计划于2006年完成。这些都与韩愈当年治潮思路和措施一脉相承,足见韩愈具有远见卓识。
记者:潮州提出了“旅游旺市”战略,并准备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韩愈文化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江泓: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是展示特色经济、文化底蕴、旅游魅力、全面发展的窗口。今年10月,潮州将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将旅游交易会、潮州文化表演、美食广场、旅游论坛、传统工艺美术展览等结合起来,以韩愈这张文化名片,加强潮州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近期我们还计划出版一套关于韩愈在潮州的书籍;把韩愈的生平、治潮的事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和荧屏;专门就“韩愈与潮州”、“潮州韩愈现象”等话题,召开大规模、高水准、影响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力争把韩愈文化打造成富有潮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与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相结合。
我们还计划整合网络资源,建设一个潮州文化网站,设立韩愈专题,整合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人文景观、文化产业等内容。最近潮州市还准备继续拓展韩祠景区范围,丰富景区内涵,进一步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等。我相信潮州在全省文化建设中一定会有所作为,擦亮潮州文化、韩愈文化的金字招牌!(编辑:何静文)
|